索引号: | 6542020010/2025-00065 | 发布机构: | 乌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5-03-26 | 所属主题: | 年度报告 |
索引号: | 6542020010/2025-00065 |
发布机构: | 乌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5-03-26 |
所属主题: | >年度报告 |
2024年乌苏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4年乌苏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4年乌苏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推动法治政府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将2024年乌苏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委统揽,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更坚定。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乌苏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法治政府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项工作,研究制定《乌苏市2024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乌苏市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任务分工方案的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制度机制体系。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政府常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三是以督察促落实,今年组织法治督察2次,开展重点执法单位和22个乡镇(街道)法治建设情况督察评估,充分发挥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作用,有序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任务举措落地落实。进一步压实“关键少数”责任,有序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任务举措落地落实。组织全市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展自治区、各地区法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各责任部门(单位)、乡镇(街道)要主动认领问题,及时分解任务,制定具体整改方案。
(二)依法履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更务实。一是落实年终述法工作,今年3月完成上年度专题述法工作会议。4个乡镇(街道)和4个市直单位党政主要领导逐一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现场述法,全市共126名党政主要领导提交了述法报告。二是压实工作责任,调整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加大新提拔领导干部任前学法考法比重,落实党委(党组)重大事项决策会前学法、“一把手”讲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和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职责。三是以培训促提升,联合市人大法工委组织全市各单位法治建设分管领导及行政执法单位法制审核员80余人,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及备案培训1次。组织全市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同志召开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贯彻落实情况评估培训会2次,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三)依法行政,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一是落实政府机构职能权责法定要求,调整完善政府及所属职能部门权责清单,逐一明确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二是组织律师包联企业,通过座谈研讨、现场咨询、以案释法等方式,对63家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式”法治体检,累计提供法律咨询810人次,帮助解决法律问题137个,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全面实行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认真梳理市场准入条件,全面清理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隐性门槛,探索推行包容监管和柔性执法,提升法治环境融合度。三是行政审批事项“应进尽进”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多证合一、企业简易注销、注册登记信息共享等改革措施。政务服务大厅设置70个前台窗口,将42个部门(含供电、供水、供暖、供气、EMS邮政快递等9家企业)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纳入办理,并规范设置了“高效办成一件事”530余件、帮办代办280余件、“跨域通办”1400余件,横向打通了业务办理的堵点、难点问题。四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标准化司法所建设实现“站所合一”,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矛盾调解化解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持续推进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双线并行,累计受理法律咨询1450人次。
(四)依法决策,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效。一是严格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年初政府各部门梳理汇总本部门、本行业年度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二是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批制度,规范性文件发布前必须由司法局、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发布后及时向人大常委会进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三是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市人民政府每年积极与雪峰律师事务所签订合同。法律顾问、司法行政机关常态化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17次,坚持重大决策履行法定程序,同时对涉及比较专业的领域及时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建议,确保重大决策科学性、法治性。法律顾问常态化列席政府常务会议,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机制。四是大力推行全市各部门聘请法律顾问。党政机关实现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全覆盖。重大决策积极听取法律顾问意见,不断提升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水平,持续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五)执法为民,督促规范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一是积极有序推进乡镇(街道)执法赋权工作,组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为行政执法人员发放执法证,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办结行政处罚案件96件。二是全面实行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探索推行包容监管和柔性执法。全市办结各类行政处罚案件659件,其中减轻处罚182件,从轻处罚119件,免于处罚25件,柔性处罚占行政处罚案件的49.46%,提升法治环境融合度。三是聚焦执法乱作为、创收执法等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各行政执法单位对照清单,主动认领,梳理形成本部门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清单,并对照清单制定整改方案,认真开展了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市司法局组织对各执法单位专项整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四是依托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联合纪委监委、检察院等部门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今年以来,检查行政执法单位29个,抽查案卷285本,下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27份。发挥乌苏政务“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作用,录入行政执法案件631件,“互联网+监管”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六)依法应对,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合法合规。一是制定并完善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今年以来,修订完善突发事件总体预案1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专项预案45个、部门预案25个,累计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9余条。二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对应急物资进行定期调查和更新,确保其储备数量、质量和更新频率符合规定和要求,同时也需要对应急物资的分配和使用进行合理规划。三是在“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宣传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主题的普法讲座,矿山、危化、工贸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等100余人参加讲座。通过开展应急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增强公众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群策群力,全力防范化解矛盾纠纷见实效。一是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不断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成诉成访之前。今年以来,组织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500次,全市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334件,调解成功1334件,涉及金额2201.9万元,调解成功率100%。与人民法院建立诉调对接解纷机制,诉前调解成功330件,申请司法确认222件。二是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调解作用,强化调解意识,履行调解职能,减少矛盾纠纷激化,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建立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4个,今年以来,行政机关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66次,共受理行政调解案件269件,调解成功269件,调解成功率100%。三是持续强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确保每个村(社区)有3-5名“法律明白人”,鼓励促进“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工作,赋能基层依法治理。今年以来,共受理行政调整案件269件,调解成功269件,调解成功率100%。
(八)监督合力,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一是畅通行政救济渠道,将行政复议被纠错率、行政诉讼败诉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纳入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指标,从全市选聘5名行政复议员,打造标准化行政复议庭,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1件。二是充分发挥市人民政府网站政务公开频道的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坚持把网上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继续加强对全市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集约化管理。三是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科技保障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监督取得实效。依托于乌苏市网格化精准服务平台,搭建乌苏市行政执法服务监督系统,先后开发乌苏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手机版和乌苏市依法行政小程序,设置市委依法治市办、人大、纪检、检察院4个账号,同时对各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相关业务监督,不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让行政监管执法更智慧、更便捷,提高监管执法的效率,确保公平公正、廉洁执法。2024以来29个行政执法单位录入案件631件,对平台监督发现执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
乌苏市法治政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对照新时代法治政府要求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领导干部、个别单位对法治建设重视不够,个别牵头单位在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中横向协同、上下贯通还不够,工作的整体成效还不明显;二是个别单位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够严格,还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等现象;三是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不够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提高政治站位。真学深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治担当,抓好“关键少数”,充分认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将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贯穿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持续推动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二是突出抓好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及时调整完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和程序。坚持市司法局、市人大法工委、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市检察院联合监督机制,形成行政执法监督合力,积极通过法治督察、案卷评查、日常监督等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中影响法律实施的问题,推动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执法职权。三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坚持司法行政部门常态化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高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落实过程性材料“应公开尽公开”。四是进一步规范部门行政执法行为。明确各行政执法单位主体责任,重点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切实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培训。五是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发挥发改、财政、市监、工信等部门联动作用,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招商引资政策、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切实提高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向企业送思想、送政策、送法律、送安全、送温暖、送健康、送文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六是查漏补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市各单位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对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任务全面梳理任务完成情况,对照存在问题查漏补缺。明确档案资料各类类目,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归档以备顺利通过国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