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54202010313502B-2023-00480 | 发布机构: | 乌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01-19 | 所属主题: | 政府工作报告 |
索引号: | 11654202010313502B-2023-00480 |
发布机构: | 乌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01-19 |
所属主题: | >政府工作报告 |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月24日在乌苏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乌苏市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开启新局面的重要一年。我们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3+1”重点工作部署,在地委、行署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始终聚焦聚力总目标,抢抓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9亿元,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1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59.5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6.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0.76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426元、20770元。
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职,做了以下工作:
(一)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筑牢群众健康安全防线
始终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抓紧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落实“四早”措施,压紧压实“八项监测预警机制”,守住不发生疫情的底线。持续加强医疗机构、诊所药店、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管理服务,不断规范医疗废物垃圾处置流程,确保每个环节不留死角、不出漏洞。储备常态化集中医学观察点600间,应急扩容集中医学观察点1500间。稳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1剂次19.3万人、2剂次18.6万人、3剂次8.14万人,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二)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充分发挥安全生产23个专业委员会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查找隐患、企业及时整改”的办法,强监管、查隐患、堵漏洞,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举办各类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近400场,如期完成迎宾市场等3个重大消防隐患挂牌整改工作,全力配合自治区、地区完成15轮安全生产督察检查,开展4轮本级全覆盖、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查出问题5564条,整改5531条,整改率达99.4%。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守住了安全生产红线底线。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充分释放稳定红利、政策红利,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1.全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坚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农作物正播面积215.55万亩,其中棉花173.21万亩,特色作物10万亩,粮食31.25万亩,总产量25.77万吨。打造高标准农田5万亩,建立加工番茄、绿色蔬菜、鲜食玉米、小梨瓜等特色作物示范区16个;大力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围绕自治区棉花、玉米、小麦和特色作物“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部署,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3.6万亩,实现本地种子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双赢;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市畜禽存栏114.27万头(只),出栏124.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7万吨,蛋奶产量7700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核查登记取水口3047个,全市灌区安装自动化闸控226套,安装量水设施234套,完成自治区退地减水试点上图工作,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扎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完成全市农业户籍人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确定“三类户”28户91人,严格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实现帮扶精准有效到位;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争取资金1.02亿元,完成八十四户乡肉鸽养殖基地、塔布勒合特乡饲草料配送中心等项目35个。启动九间楼乡詹家村等3个自治区级示范村、甘河子镇包家庄子村等13个市级示范村建设,完成100公里村队道路、40公里自来水管线、3座污水处理池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精准摸排厕所3.63万座,打造西湖镇大庄子村等19个改厕示范村,建成示范户500户,改厕户满意率91.85%。
2.多措并举助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紧盯“1+3+2+2”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帮扶机制不放松,持续做优做强五大产业。凯赛实现科创板上市,一期项目满负荷生产见效;支持钵施然采取“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营销模式,巩固疆内市场、提升疆外市场、拓展中亚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全力支持乌苏啤酒扩产提质增效,实现产能15万吨;密切跟踪华泰石化与中石化、中石油深度合作,持续推进石化行业整合进程,产业链加快延伸;着力盘活“僵尸”企业,龙首油脂实现重整复产;煤炭、石油产量稳定,总产量分别达到186万吨、129.85万吨;不断加大企业升规培育力度,恩硕包装实现升规入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2.9亿元。
3.创新举措推进服务业快速回暖。始终坚持扩大内需战略,鼓励各行业大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围绕“三圈两市三街”规划,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带动效应,加快完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实现120个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100%,全方位激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累计投入3000万元完成骆驼脖子旅游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落实专项债券资金1.6亿元,大力推进甘家湖沙漠公园、古尔图南山景区等项目建设。G217独库公路沿线旅游厕所、民宿、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景区游客承接能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独库公路五地州旅游营销联盟交接仪式、S101线乌苏零起点通车仪式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乌苏旅游影响力。全年共接待游客25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46.31%、32.05%。
4.积极融入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第一时间成立试验分区领导小组,设立指挥部、办公室及五个专项工作组,印发落实意见、责任分解方案、招商引资政策,全面启动试验分区规划,夯实试验分区高水平建设基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运转高效的制度体系,着力探索开发开放新模式、新路径、新举措,构建政府与化工园区双召集人制度、试验分区与化工园区合一运行模式(政园合一、区区合一)。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好规划编制和项目工作,另一方面组建项目建设平台和融资平台,推动试验分区、政府、园区“三位一体”,充分激发分区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有效增强试验分区建设合力;加快国有企业整合和资源优化,按照“党委统筹、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盘活存量、吸引增量、推动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先行先试中做大国有企业、做强民营企业。
5.全力以赴稳定投资。树牢项目意识,累计争取各类资金4.86亿元,实施项目30个,其中中央预算项目7个、援疆项目13个、专项债项目6个、一般债项目4个,全年实现投资入统35.1亿元。完成南区供水调节蓄水池、城南应急防洪、水磨沟110千伏输变电、6个老旧小区改造、S258线改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物流运输服务中心与大型停车场、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车排子镇垃圾填埋场、教育行业消防系统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启动物流分拨中心、物流仓储基地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物流项目。
紧紧围绕自治区“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主线,按照地委对乌苏市“打造塔南经济走廊”的定位,加快推进“一区、两港、七市场”建设。综合保税区加快申报。按照“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边申报”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强与中海海洋城建和新疆上游商贸的洽谈合作,快速推进综保区修建性可研编制和详细规划工作,大力推动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申报、规划及建设步伐;空港、陆港建设稳步推进。空港方面,机场项目前期预可研通过西部战区空军、中国民航局和发改委审查,转报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立项审批。启动军民合用机场土地征迁前期工作,完成摸排、认定、测绘385户。陆港方面,依托铁路专用线加快推动与周边区域物流设施互联互通,形成内捷外畅的物流快速集散效应。铁路专用线项目完成铁路管线迁改及乌苏站过轨建设,路基、房建、站场构筑物建设有序推进;“七市场”加快建设。充分挖掘市场资源优势,统筹推动农机、农资、仓储分拨等7个专业化市场建设和规范升级,其中农资、棉花、煤炭、活畜禽交易市场建成投运,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6.招商引资工作稳中有进。重点围绕“532”发展战略及凯赛、钵施然上下游产业配套等进行精准招商,建立“个十百千万亿”招商机制,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库,招商基础不断夯实。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商会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形式,形成“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来一群”的联动效应。挂牌成立北京、上海、杭州等十个招商联络处,分解招商引资任务责任到人,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全年开展招商活动20余次,走访洽谈企业150余家,落实各类项目68个,到位资金55亿元,同比增长15.73%。
7.持续推进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推进事前事后双告知制度,进一步简化企业登记程序,压缩登记时间,企业登记注册、税务部门申领发票、印章刻制、社会保险参保全过程完成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130个,量化集体资产4.69亿元,保障了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发挥“2+2”工作机制和“1+4”专班作用,着力推进“四大体系”建设。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
(四)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以就业倒逼产业,通过招引和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渠道,高度重视和加强技工学校建设,不断提升就业培训质量。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14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496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次),零就业家庭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32所学校开展“5+2”课后服务模式,落实“双减”政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配建幼儿园,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释放学位,新增初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955个,入园难、就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投入资金1.06亿元,完成第五中学区内初中班建设、向阳幼儿园扩建、1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累计享受2.44万人(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20元,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稳步推进医共体建设,推动双向转诊、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实现市乡村三级医疗联动、资源信息共享;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健全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障、城镇职工大病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以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救助体系高效运转,城乡低保标准两次提标达到560元/月、5508元/年。累计发放低保金3193.98万元、特困人员生活补助139.15万元,妥善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积极争创全国精神文明城市,乌苏市文化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次),全市所有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分配公租房291套,新建安居富民房502套,完成1492个停车位建设和35.9万平方米绿化补植补造工作,城市环境质量极大提升;公共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救助机制和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完善,依法从严惩处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市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扎实推进援疆惠民。投入援疆资金4521万元,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海河路幼儿园等13个援疆项目,营乌两地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动真格大力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全年优良天数312天,优良比例86%,同比上升4.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奎独乌”区域第一。全市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配合自治区、兵团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圆满完成督察“奎独乌”区域工作,高效办理反馈信访案件3件。大力推进清洁供暖,全市清洁取暖面积760.57万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89.16%。积极开展矿山修复工作,投入资金2329.46万元完成露天矿山恢复治理面积3.87平方千米。大绿化工程成效显著,“绿海围城”顺利合围,东西、南北两条“百里绿色长廊”实现贯通。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各级河(湖)长、林长常态化巡河、巡林3600余次,河(湖)清四乱清理整治河道岸线17.6公里,植树1.9万株。完成退化林修复0.5万亩、村队绿化0.2万亩,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2%以上,森林河(湖)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
(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坚决将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地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255件,办复率100%。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持续加强和改进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大幅精简会议和文件,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最大限度减轻了基层负担。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同时,统计、审计、机关事务管理、保密、档案、气象、电力等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工会、共青团、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干出来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为乌苏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驻市部队、驻市单位、七师胡杨河市、援疆干部和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乌苏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的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受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的问题依然存在,转型升级压力增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营商环境还需要不断优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着力全面整改,努力让群众看到新变化、见到新成效,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群众的重托!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地委和市委工作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推进“532”发展布局,高效推进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乌苏分区建设,勇于担当、接续奋斗,全力将乌苏市打造成为塔南经济走廊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将乌苏市建设成为以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农牧业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化商贸旅游和生态花园城市。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招商引资增长81%。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00元、800元。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1.全面推进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乌苏分区建设。始终围绕“532”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强机制、建平台、出政策、优规划、谋项目、抓招商,不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勇当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探路者、先行军、试验田。坚持改革创新,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切实抓好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本、落地为大、发展为上”的理念,紧盯政策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围绕试验分区“一区、两港、七市场”重点项目架构,试点集中布局,政策效应集中发挥。聚焦乡村振兴、综合交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实施好G217至巴音沟连接线、牧光结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物流分拨中心、城东区燃气管网建设等项目。切实抓好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最多跑一次”成果,充分发挥乌苏政务平台作用,大力提高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率。健全完善项目联动审批机制,持续压减工程项目审批时间,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加大国企国资改革,持续深化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支持国投公司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国有企业进入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重点扶持领域。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联合央企、自治区、地区国企民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吸引各类资本,促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抓好招商引资。按照地委“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工作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紧盯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制定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快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端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乌苏分区建设,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开展针对性招商,逐步完善工业产业链;围绕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高质量改善民生,引进一批健康颐养、智慧信息、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创新招商方式,在“个十百千万亿”招商机制基础上,重点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云招商,细化招商企业服务措施,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00亿元以上。切实抓好财税金融支撑。狠抓财源税源涵养,强化重点税源、重点项目税收跟踪问效,持续加大税收征管和欠税管理力度,全面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督促企业严格依法纳税,严禁偷税漏税,坚持应统尽统,切实将产值、税收统计到当地,努力拓展新财源;严把财税支出关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压减“三公”经费,严控新增支出,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原则,严格预算约束,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主体作用,以促进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机结合、企业项目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为目标,按照“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银企双赢”总体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政银企对接便捷化、常态化机制,全面提高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市域金融服务规模和水平,助力开发开放试验分区建设。
2.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特色农业优势区”发展定位,深化“1213”发展布局,逐步完善“三级平台、两轴运转、组织协同、服务保障、科技引领、品牌示范、信息支撑”的农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5万亩,稳步提升现代农业质量和效益。坚决扛起粮食生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小麦面积稳定在10万亩,确保粮食绝对安全。大力发展制种产业,以棉花、小麦、玉米、瓜菜等为重点,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引导企业建立种业基地,提高乌苏种业知名度。加快实施畜牧业“十百千亿”工程,打造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级种猪场2个,建设年出栏7万头规模化商品猪场1个、30万羽标准家禽养殖基地2个。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依托艾瑞特、中粮屯河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枸杞、加工番茄、爆裂玉米等特色种植产业,扶持特色产业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快葡萄酒产业规划建设,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提升葡萄酒产业影响力。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防风险能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天津大禹节水集团技术优势,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围绕3个自治区级、13个市级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乡镇和村庄,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3.加快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按照自治区十大产业和地区“10+5”产业布局,结合实际、摸清底数,坚持补链、延链、扩链、强链,努力打造链主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和延展产业链条,持续做大做强“五大基地”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支持中石化、中石油加大在辖区内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力度,积极引进油田开发生产配套服务企业,帮助建设油服基地。稳住石油生产、加工,积极推动华泰石化等企业二次重整,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全力推进沙湾西矿区采矿许可等前期手续办理,推动巴音沟丛龙煤矿早日达产,力争煤炭年生产规模达到330万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优惠政策,重点发展纺织服装、馕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与浙江袜咖汇、浙江民营企业投资联合会及闽南商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力争全年带动就业1.4万人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钵施然上市进程,重点开展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引进一批采棉机相关零配件加工及下游产业,跟踪推进山东好丰收棉花打包布项目尽快落地,努力打造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园。全力推动凯赛生物年内实现10万吨聚酰胺项目满负荷生产,推进年产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建成投产,打造现代生物制造高端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化建设,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调度指挥中心、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台等数字化项目成果,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推动全市数据融合、场景融合、服务融合、产业融合、实体经济融合迈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力争将乌苏市打造成为新疆智慧城市软件研发中心。
4.全面推进对口援疆和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新时代新阶段对口援疆工作,推动“组团式”援疆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园区管理、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全领域拓展,援疆资金向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提高援疆综合效益;按照“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合作发展共赢、维护稳定共担”的思路,建立健全“三地四方”协调发展新机制,强化与奎屯市、独山子区、七师胡杨河市协同发展,推动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交通体系、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乌苏农业、旅游等资源优势,打造培育“金三角”生活必需品供应基地和区域旅游目的地。在商服业、物流运输等领域加强与奎屯市优势互补,在生物化工和石油石化产业等方面与独山子区错位发展。加强兵地优势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在社会稳定、文化交融、农业生产、人才交流等方面与胡杨河市形成兵地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持续深化油地合作,促进油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深化军民双拥共建,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鱼水深情。
5.全面促进消费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消费商品、消费方式、消费人群、市场业态等改革,加快推动消费升级,大力培育和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完善城乡消费,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发展一批城乡商贸服务中心,全面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街区,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持续加强养老托育、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公益性产业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产生活服务。
(二)聚焦“三大中心”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1.持续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加快优化完善物流园区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国家二类口岸、跨境电商产业园、物流仓储综合库等项目建设,将园区打造成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加大乌苏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力度,积极研究启动“海外仓”建设,持续推动铁路专用线项目和物流运输服务中心与大型停车场项目建设,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持续打造区域游客集散中心。紧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水平提升,持续实施“1+3+6”旅游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佛山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甘家湖沙漠公园、古尔图南山百里画廊等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独库公路乌苏段、S101线等景区景点配套服务设施,带动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扩面,打造一批彰显乌苏文化底蕴的特色景区景点,加快形成区域联动、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持续破解旅游基础设施“三难一不畅”难题,加大“引客入乌”力度,不断完善停车场、游客中心、景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国内外游客在乌苏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
3.持续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将金融中心作为现代产业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管理、区别对待、微利增值、让利企业、循环发展”的原则,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立“服务超市”,完善金融手段,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依托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探索“金融+三农”业务新模式,积极推动金融产品、期限、额度等方面创新,加快金融中心聚集进程,形成良性循环。
(三)聚焦“两大支撑”,全力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
1.持续打造更加宜居城市。聚焦建管并重,围绕“活东、优西、稳南、控北”思路,形成“一城五区、一核双心、四轴联动”的城市布局,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把乌苏建设得更加宜居。坚持“零增量、减存量”,持续开展拆违治违专项行动,消除各类隐患,做到有违必拆、以拆治乱,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以推进“7+2”工程为抓手,以“规整、通畅”为目标,同步推进“一中心、四节点”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小区环境,实现道路通、环境美、民心畅。加快物业管理改革,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居民文明素养,树立契约精神,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按照“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景城合一”的要求,秉持“三季有彩、四季有景”的理念,稳步推进公园绿地、生态廊道、慢行系统建设,以环境的提质与完善,提升城乡居民归属感、幸福感。
2.持续打造更具活力城市。积极融入自治区“一圈一带一群”和地区“一核两廊三区”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发展独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融合。围绕城市品位提升,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四)聚焦民生改善,强力提升更加普惠的民生福祉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依托技工学校大力开展“大就业、大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30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3500人(次)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成果和“双减”工作成效,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乌苏建设,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动态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特殊群体帮扶救助。健全优待抚恤保障机制,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深入实施公共安全保障工程,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品、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精准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聚集性扩散疫情的底线。
(五)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加大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力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禁“两高”项目进乌苏,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全力做好自治区、兵团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深化“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全天候科学精准管控,实施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污染源防治攻坚行动,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保障河道行洪畅通。以自治区退地减水试点县(市)为契机,扎实推动退地减水工作,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林”,实施退牧还草2万亩,退化林修复6500亩,让乌苏的天更蓝、草更绿、山更美、水更清。
(六)聚焦依法行政,强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政府工作首位,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和正义;加快服务政府建设,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基层减负,让各级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加快务实政府建设,狠抓政府督查效能提升,着力察实情、办实事,务求实效、真抓实干。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提振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加快廉洁政府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惩治重点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各族群众感受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任重千钧,唯有担当。乌苏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地委、行署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把握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历史机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开创和谐生态宜居幸福乌苏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