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54202010313502B-2023-00483 | 发布机构: | 乌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1-01-16 | 所属主题: | 政府工作报告 |
索引号: | 11654202010313502B-2023-00483 |
发布机构: | 乌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1-01-16 |
所属主题: | >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15日在乌苏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市长阿达力别克·巴合提汗同志委托,做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乌苏应对挑战、负重前行、实干奋进的收获之年。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1+3”重点工作部署,在地委、行署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心聚力、知责担当、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77.4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5.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53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99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771元、702元。
一年来,我们上下同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按照“疫情风险低于周边”要求,快速建立高效运转、协调联动的指挥体系,设立1个总值班室、24个专项组、5个工作专班,坚决压实“四方责任”,精准研判、科学决策、高效联动,抓细“四早”“五字”要求,依托“5+9+3”防控圈和“智慧乌苏”信息化平台,紧盯“人、物、环境”三个重点,守好“三道门”,严格落实“八项监测预警机制”和“全、检、静、封、堵”要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精准精细高效落实。落地投产口罩厂2家,新建4间负压病房、2所标准化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日检测能力1.1万管,全市未发生确诊和疑似病例。
各位代表,在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自觉主动投身疫情防控的战斗中,1700名医务工作者勇担重任、坚守岗位,35名医护人员先后驰援武汉、乌鲁木齐等地,逆行出征、不辱使命。近2万名各族干部职工、党员先锋队员、志愿者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构筑起坚如磐石的钢铁防线,用负重前行守护岁月静好,弘扬和展示了生命至上、不畏艰险、同舟共济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各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常态化落实反恐维稳“组合拳”,稳定的根基更加坚实。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始终保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扫黑除恶持续深化。社会治安平稳可控,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们真抓实干,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生产环境持续向好。严格落实“安全标准高于周边”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三个必须”原则和“四严”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1+11”工作机制和安全员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查找隐患、企业及时整改”的办法,逢会必讲安全生产、时时强调安全生产、检查业务工作必查安全生产,强监管、查隐患、堵漏洞,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环境稳定向好。全年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30余次,组织各类应急演练120场,参加演练人员2.5万余人次,全市应急管理领域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一年来,我们务求实效,狠抓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加快补齐。全面贯彻自治区、地区关于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采取盘活国有经济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重整财政资金等措施,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69亿元,并持续保持零违规举债;聚焦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组建“1+8”工作专班,强化领导干部挂牌督战,压实228名干部“一对一”包联帮扶责任,细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228户、618名一般困难群众得到有效帮扶。完成C级房屋加固改造1022套,拆除C级、D级房屋1516套,新建872套。铺设乡镇、村队供水管网112.2公里,供水保障率达95%以上。落实区内协作帮扶资金750万元,助销200万元巴楚农特产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地区验收。“奎独乌”大气联防联控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达标率81.9%。奎屯河流域砂石料场生态环境整治有序推进,8家砂石料场砂机全部拆除。完成6个水源地核销和2个新水源地划定工作。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达到194.3万亩,耕地质量网络监测点增加到239个。
一年来,我们攻坚克难,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加速集聚。
1.多措并举助推企业达产提速。一是充分发挥“1+4”专班和“2+2”工作机制作用,支持助推企业发展,定期召开政策落实碰头会和情况通报会,采取“一企一策”办法,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全年召开企业服务领导小组双召集人会议36次,协调解决涉及企业员工返岗、设备原料进入、产品调运和资金紧张等堵点难点问题210余条;二是按照优增量、强存量、盘活长期停产企业的总体思路,紧盯“1+3+2+2”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加快凯赛配套工程建设,推动一期项目满负荷生产。钵施然顺利进入国外销售市场,企业上市进程有序推进。乌苏啤酒前期技改工作全面启动。鼓励恒通赛木研发新型材料拓宽市场空间。圆满完成华泰石化企业重整复产,加快推进龙首油脂重整盘活。助推红山西煤矿加快验收投入运营;三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创新开展“云服务、云洽谈、云签约”,推动国电投2GW平价光伏上网等9个项目成功签约。加快苏里坊馕产业园区和盛康鸿泰馕产业基地日生产25万个馕产业项目进度,打响“馕香苏”品牌。
2.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确立“一区、两港、三中心、五基地”的发展思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是加快“一区”申建进度。通过积极对接,国务院已将乌苏综合保税区申报资料批转海关总署审核;二是加快“两港”建设。乌苏军民合用机场项目预可研报告(送审稿)已完成军航审查,待民航局出具行业审查意见后,上报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立项审批。铁路专用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三是加快“三大中心”打造。着力推进商贸物流服务中心建设,“1+1+2+2+3+6+5”重点项目有序实施,13.77万平方米的国家二类海关监管库加快推进。引进陕西德元汽车集团加快推进网络货运平台推广运营,依托物流运输服务中心和铁路专用线项目助推公路、铁路两个运力持续提升。兴立冷链库、医疗物资保障库助力疫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三材市场”10家入驻企业初步形成营销规模。“六大交易中心”“五个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完善,为全市大宗商品规模化交易奠定了基础。加快打造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聚焦“油画塔城、文化净土、康养天堂”定位,按照“1+3+6”思路稳步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乌苏啤酒”金字招牌更加响亮,佛山公园、花海·喜世界主题公园、苏里坊(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一批旅游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年接待游客324万人次,增长61.68%。旅游综合收入16.09亿元,增长56.63%。加快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坚持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合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机构,持续加大对重点企业融资帮扶,为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金融动力;四是扎实推进“五大基地”建设。石油化工基地方面,全年原油产量突破60万吨,华泰石油顺利重整,玉玺石化、明源石化满负荷生产。纺织化纤基地方面,依托凯赛生物科创板上市契机,重点推进纺织化纤新材料、家纺面料、高档布艺生产等项目建设,全市纺纱产能达到80万锭。机械制造基地方面,钵施然上市加快推进,年产采棉机及其他农业机械300余台,采棉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远销中亚五国。新型建材基地方面,恒通赛木、景顺建材等新型建材企业产品销售总额达1.9亿元,装配式建筑在环保厕所、生产生活和安保用房等领域得到全面推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方面,乌苏啤酒产量突破10万吨,中粮屯河、金实果蔬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年产量达6.5万吨、产值3.5亿元。
3.全力以赴稳定投资。充分发挥重大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积极探索稳投资资金保障机制,累计争取各类资金7.76亿元,实施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项目12个、政府债券项目11个、国债项目15个、援疆项目10个,涉及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领域,有效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绿海围城”一期、火车站站前广场、重庆路带状绿地、全民健身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7+2”工程等一批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南区供水调节蓄水池、吉尔格勒德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4.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提振信心。着力培育消费增长点,深入挖掘消费潜能,引导更多消费向当地市场和企业倾斜、惠及本地。肯德基等一批较高品质餐饮门店进驻乌苏,充分利用京东、美团、抖音等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带动本地农特产品外销,全年电商网络交易额达1.76亿元。大力培育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新业态,啤酒小镇、食客部落等10个夜间市场和跳蚤市场发展壮大,甘河子、八十四户等乡间夜市热闹活跃,为消费注入了新动力。
5.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一是加快5A级景区申报创建工作,大力实施G217独库公路、S101线、待甫僧、古尔图武侠小镇等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打造沿线游、过境游和乡村风情游等特色旅游路线。天山画廊旅游服务中心项目顺利开工,旅游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游客集散中心、泥火山、古尔图沙漠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二是聚焦乌苏驿站文化特色,积极争取专项债、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北京云达公司、深圳沙枣花公司合作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我市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乌苏驿、古尔图驿、军垦文化驿等驿站景点,推动形成以S101线、G217独库公路沿线景点驿站串联通畅的旅游大环线,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三是打响乌苏“旅游+节庆”品牌,举办古尔图武侠·驿站文化旅游节、白杨沟镇草原文化旅游节等11场(次)节庆活动,“一乡一特色、一季一品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
一年来,我们真抓实干,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三农”基础不断夯实。一是按照乡村振兴“1213”发展布局,持续实施“三清、三定、三规范”,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依法治理、规范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按照“稳粮、优棉、促畜、兴特色”产业布局,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种植业结构,全年完成总播面积215.54万亩,建成1.2万亩高产优质爆裂玉米示范区、2万亩优质高产冬小麦示范区、8万亩高标准农田、120万亩优质棉产区;三是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不断扩大“塞外西湖”品牌影响力,持续打造25个优质高效绿色标准化示范区,乌苏的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市畜禽存栏109.28万头(只),出栏127.68万头(只),肉类总产量9197.8吨,畜禽春秋两季免疫率达到100%;五是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24万亩、生物菌肥4.8万亩,全市减少化肥投入1.56万吨。完成退耕还林7055亩,补植补造8823亩,新增防护林1013亩;六是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累计投入资金2170万元,改厕14247户,清理乱堆乱放11000多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26个千村示范项目全部达标。甘河子镇被评为“2020中国最美村镇”乡村振兴榜样奖。
一年来,我们解放思想,深入推进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显强劲。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以强化“三大中心”建设为载体,规范权力运行组织架构,构建“市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促进各项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有序落地。一是找准政务服务中心定位,完善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分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及时掌握政策、规范流程,更好地落实简政放权措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二是依托智慧城市服务中心,利用现有平台资源,加强大数据监督、管理、分析与运用,充分发挥情报分析、决策支持、应急处置、社会服务等功能,促进全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三是规范建设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依托农业大数据库、乌苏掌上农机、智慧农业、农村产权交易、无纸化动物防疫等五个信息管理平台,在农资服务、农机服务、技术服务、农业保险、产权交易、信息化登记管理等方面发挥服务、协调、指导职能。同时,积极推进市乡村三级平台建设,保证行政管理与市场服务两轴运转,兼顾公平与效益,加快实现生产组织方式由零散经营转为互助合作经营。
一年来,我们全力而为,持续提升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共享更暖人心。全年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21.0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城镇新增就业640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761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5276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着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投入资金9546万元,实施教育工程项目8个,第一小学投入使用,第五中学区内初中班宿舍楼、向阳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累计享受3.1万人。稳步推进医共体建设,累计下派医生397人次,诊治患者2800余人。完成全民健康体检11.83万人。全面实行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发放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资金233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15.1万人,低保户、孤儿、特困供养人员参保2934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开工建设安居富民房872户,分配公租房253套。加大群众文化生活供给,开展送非遗文化活动25场次,百日文化广场活动33场次,各类文化惠民演出66场次。
各位代表,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期化,全年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19次、常务会议17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57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基层减负、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不断完善。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大力整治“慵、懒、散、漫”作风顽疾,政府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档案、科协、残联、工商联等为乌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防震减灾、供销、气象、电力、通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随着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乌苏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这五年,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总量稳居地区首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5年的38:32:30调整到37:25: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7万元,比2015年增长5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9%。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37.7%。旅游综合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75倍。五年来,我们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等20余项荣誉称号,全市各族群众热爱乌苏、建设乌苏的归属感、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这五年,“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严守政府债务风险红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预期成效,2018年以来累计化解政府隐性债务8.1亿元,实现了政府零违规举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投入资金1.54亿元,享受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政策6245户,一般困难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4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8000元。通过评估,全市农业户籍人口无贫困人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西区污水厂、东区污水厂提标改造和1.5万吨扩建、中水综合利用等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全面落实河长制,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全市二级以上空气优良天数年均292天,长期处于全疆前列。
这五年,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累计投资9.66亿元,新建公路1800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174%。乌苏火车站、四棵树火车站恢复客运业务,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16.7亿元,累计完成33个重点水利项目,高效节水13.7万亩,改造农村饮水管道298.95公里。关停机电井588眼,减水2.4亿立方米、退地33.58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4。“三季有彩、四季有景”城市绿化工作深入实施,新建和改扩建九莲泉公园、南区体育公园、儿童公园等7个公园,城区面积拓展至97.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037.4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4.43%。110千伏城南输变电等7个输变电项目竣工投运,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56%,全市工业和居民用电得到有力保障。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网络加快布局,城镇便民圈、健身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基础不断完善。
这五年,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坚持向改革要红利、要动力、要效益,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国有企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机构运行更加顺畅高效,改革释放出巨大红利,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活力和动力。全力支持兵团深化改革,胡杨河市正式成立,兵地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五年,民生福祉极大改善。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累计116.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5%。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5%和5.3%。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23万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力4.17万人次。教育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新建改建学校及设备购置,“就近入学、统一编班”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成效凸显,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产教融合、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累计享受5万余人次,区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发放低保、临时救助、集中供养等资金1.08亿元、3.2万余人次,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升。文化“六进”、百日文化广场和乡村百日文体等活动多点开花,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兴盛。
这五年,对口援疆硕果累累。持续深化与营口市经贸、旅游、文化、教育、医疗、人才等重点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05亿元,实施援疆项目54个,第二中学、人力资源市场、四棵树特色养殖基地等一批援疆项目建成投用、发挥效益。两批近百名营口市援疆干部人才倾心用情开展援疆工作、赢得赞誉,乌苏市12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干部赴辽培训学习,共同谱写了对口援疆工作感人篇章。
各位代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面对经济下行的多重压力,我们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要事。我们完成了11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干扰绿色发展的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狠抓防范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举全市之力偿还历史债务,减轻了积累多年的债务包袱;我们在坚决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市域经济实现平稳运行;我们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们多方争取,停运15年的乌苏火车站恢复客运业务,实现了全市人民在家门口乘坐火车的历史夙愿。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奠定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为乌苏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驻市部队、驻市单位、兵团第七师、援疆干部和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乌苏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全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力度还有待加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依旧较弱。财政压力持续加大,财源建设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不平衡,规划、建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出行、教育、医疗等领域仍需优化提升,民生改善还须付出更大努力。个别部门和干部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主动性不够,政府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社会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还需增强,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和短板,我们将深刻认识、迎难而上,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地委和市委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抢抓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乌苏贡献。
着眼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统筹考虑疆内外发展趋势及乌苏发展的基础条件、困难挑战和新冠疫情影响等因素,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增长潜力充分释放,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消费带动进一步增强,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到2025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年均增长6.5%。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3亿元,年均增长8%;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2亿元,年均增长10%。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在北疆城市带中晋位升级。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和市委确定的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城乡和产业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开放区域不断扩展、深度和广度不断递延,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导产业达到中高端水平,主要经济指标更加平衡协调,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走在全区前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民族团结得到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发展,各族群众的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情感纽带更加牢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更加坚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润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切实巩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污染治理和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取得重大进展,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得到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稳步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依法治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展望“十四五”,我们即将开启新的征程,前景十分广阔,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只要咬定目标,同心同德,砥砺前行,五年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乌苏的明天必定会更加美好!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极其关键、意义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扩大会议的部署要求,始终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建设更有实力、更具动力、更富活力、更显魅力的新时代乌苏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9.1%,第三产业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招商引资同比增长10%。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5%。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0元、500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抢抓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历史机遇,做好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大文章。紧紧围绕自治区“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主线,聚焦地区“一核两廊三区”空间布局,用好试验区建设在财税、土地、投融资等“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按照打造“塔南经济走廊”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一区、两港、三中心、五基地”建设,早日成为乌鲁木齐陆港的副港、口岸经济带的延伸。一是全力推进“一区”申报创建工作。积极对接自治区相关厅局,高位推动综合保税区项目早日批复。科学合理做好布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产业布局,引进外贸企业,提升外向型经济规模。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和政府债券项目资金,全力做好项目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获批后第一时间启动综合保税区建设,努力将综合保税区建成向西开放、特色鲜明、运转高效、辐射带动强的标志性工程;二是加速推进“两港”建设。空港方面,全力推进机场前期预可研、可研等报批工作,提前谋划、统筹力量,做好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土地征迁工作,确保机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依托机场积极打造中国边疆航空物流基地,推动中低领空物流发展,促进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为乌苏和周边区域提供便捷有效的航空运输服务。陆港方面,依托物流园区打造物流运输服务中心,为各类重车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早日投入运营,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深入推进“三中心”建设。加快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实施“1+1+2+2+3+6+5”项目,持续推动国家二类海关监管库项目尽快获得国家批复。加快智慧物流疆域货运通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网络货运产业快速发展。围绕提升“公路、铁路”两个运力,依托物流园区,加快推进物流运输服务中心和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全国各地企业、车辆落户乌苏,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铁路、公路运力保障水平。逐步扩大兴立冷链库规模,积极筹建医疗物资保障库,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市场。稳步做大做强“钢材、石材、木材”三个新型专业市场,形成集群效应。加大“农机展示、农资配送、棉花现货期货、煤炭、饲草料进出口、活畜”六个交易中心建设力度,招引一批有实力的农机加工经销企业入驻农机展示交易中心,早日形成现代农资营销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地区纤检所、铁路专用线等条件优势,力争尽快申报批复乌苏棉花期货交割库。逐步打造封闭储存、安全环保、高效运转,集仓储、加工、经销为一体的大宗煤炭交易平台。借助畜牧产业优势,将活畜交易中心建成“十百千亿”工程的示范项目。利用国际市场进口弥补国内饲草料供需缺口,努力打造“立足乌苏、辐射全疆、服务国内、面向国际”的饲草料综合交易中心。规范“红星美凯龙、中亚金谷、福升华建材、阿波罗、微小企业创业园”五个市场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规模化优势,逐步完善配套功能,不断提升市场品质。推进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深入实施“1+3+6”发展思路,加快国家5A级景区创建,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充分挖掘驿站文化、酒文化、城市人文特色,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凸显乌苏旅游驿站文化,城市内部以苏里坊(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九莲泉公园、花海·喜世界主题公园、胡杨林乐园等为载体,不但完善鑫福源、西湖驿站、啤酒广场等商服综合体功能,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特色旅游,形成城乡特色旅游环线;城市外部以S101线、G217独库公路、泥火山、古尔图武侠小镇、沙漠公园、车排子石桥军垦文化为主线,串联大漠胡杨旅游区、草原牧场旅游区、高山峡谷旅游区、环城休闲旅游区、田园风光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形成城市外围旅游大环线,建成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景区景点。推动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将金融中心作为现代产业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管理、区别对待、微利增值、让利企业、循环发展”的原则,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立“服务超市”,完善金融手段,有效缓解企业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本地经济为依托,提供政策优惠和制度环境,不断培育壮大本地金融业,引导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意识,加快金融中心聚集进程,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文章。聚焦自治区、地区提出的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十大产业”,积极培育种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商贸物流产业,结合实际加快构建“10+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以“稳粮、优棉、促畜、兴特色、强加工、聚集群”为结构优化发展方向,聚焦“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接续推进“1213”工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抓好种子工程、粮食安全、棉花生产、林果业发展、畜牧养殖、节水工程、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产业化“八件事”,重点推进棉花、稻米、饲草料、城郊农业“四大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引进和培育更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落地,增强产业带动能力。稳定小麦等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价值,优化调整特色农业生产规模,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农字号品牌。结合地区“十百千亿”工程,完善牛、羊、生猪、禽类等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打造畜牧产业集群;二是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完善提升石油化工、纺织化纤、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推动“五大基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以华泰石化为龙头,整合优化油气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石油化工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凯赛一期扩产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推进纺织化纤新材料、家纺面料、高档布艺等项目建设,培育引进50万锭以上大型纺织企业,形成产品品类丰富、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推动钵施然上市进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支持恒通赛木等新型建材企业加快推进新型保温、节能、环保、低碳、阻燃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集聚、辐射疆内外的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大力支持乌苏啤酒、沙舟酒业等企业技改升级、扩大产能,推动农副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打造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三是推动三产回暖向好。利用现有的“智慧乌苏”“智慧物流”“一体化政务服务网”等平台资源,加快发展以特色旅游、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聚焦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不断提高三产科技含量。支持鑫福源、东方红、明盛时代广场等商贸企业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商店”,加强康养、育幼、家政等公益性服务业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产生活服务。
(三)坚持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大文章。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2+2”工作服务机制,优化“1+4”专班作用,夯实“百局带百科包百企”责任,着力扩投资、促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一是扩大有效投资。严格落实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外经贸专项资金,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依托凯赛产业配套项目、棉花交易中心、旅游产业、油服企业、新能源等项目进行精准招商,落地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把握凯赛科创板上市机遇,推动释放新产能。加大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和筛选工作力度,深入摸排有潜力上限的批发零售企业和其它营利性服务企业进入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库,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四大支撑体系”,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力打造智慧交通,加快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提升全市交通运行智能化水平。坚持以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水利支撑体系,加快实施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确保吉尔格勒德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下闸蓄水目标,进一步推进古尔图河、莫托河水库工程前期工作,逐步构建“四纵一横、南水北调、西水东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积极推进国电投2GW、武汉风脉能源1GW等平价光伏上网项目尽快落地,逐步形成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智慧乌苏”建设目标,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和发展应用项目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智慧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新经济发展模式;三是着力促进消费。完善促进消费的措施机制,进一步优化商贸街市、农贸市场、农牧区商业网点功能,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鼓励“跳蚤市场”,不断激活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服务,推动消费升级。大力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扩大粮油、蔬菜、禽蛋、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组织供应,利用平台共享优势创建农副产品电商服务新模式,不断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
(四)科学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大文章。按照地区对乌苏“立足地处天山北坡‘金三角’区位优势,依托机场、高铁建设进一步巩固交通枢纽地位,主动与奎屯、独山子同城化发展,共同打造‘北疆城市带’重要增长极和‘地区经济中心之一’”的定位,按照适度集聚发展、优化城镇格局的思路,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逐步培育形成以中心城区、哈图布呼镇、车排子镇和夹河子乡为引领,以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补充的“一主三副、一带一轴”城镇体系。一是着力完善“一主三副”城镇空间布局。以主城区为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哈图布呼镇依托经济发达镇、车排子镇依托兵地共建、夹河子乡依托机场空港经济区,逐步打造三大市域发展副中心,强化产业支撑,形成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二是加快“一带一轴”城乡融合发展布局。整合G30、G315沿线乡镇资源,促进产业、人口向沿线城镇集聚,覆盖兵团124团场,形成带动全市发展的“脊梁”,打造“城镇密集带”。整合串联S258沿线车排子镇、西湖镇、夹河子乡、西大沟镇和市区形成南北“发展轴”,覆盖兵团123、125、127等团场,增强市区与乌苏北部地区的联系,带动北部地区发展;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分类引导城乡产业布局,促进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融合。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切入点,加大城市环境整治、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绿海围城二期、绿色社区建设和党建引领物业工作力度,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四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度挖掘乡村资源,实现资源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五)坚持久久为功,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着眼“特色农业优势区”发展定位,扎实推进“五大振兴”。一是坚持“1213”发展布局。逐步完善“三级平台、两轴运转、组织协同、服务保障、科技引领、品牌示范、信息支撑”农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让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二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稳定帮扶机制,提高防风险能力,实现低收入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庭院、村庄、路渠绿化力度,不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物流等条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成130个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业水价、农村宅基地等重点领域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人才支撑体系,着力办好农牧民技工学校,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劳动技能和法律知识等培训,引导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才、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培养一批引得进、留得住、能干事的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
(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做好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文章。始终坚持用信息技术规范权力运行的刚性约束,依法依规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坚持管办分离,规范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一站式办理”“最多跑一次”“最快送一次”,推行“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打造区域最优投资软环境;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严格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以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为主线,深入推进政企分离、管养分离,结合市属国有企业性质、行业特性、发展板块和模式,探索创新国有企业运营模式,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重点抓好兴源水务、融兴盛景、兴农公司等国有企业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重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四是加快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科学精细管理财政资金,不断完善和改进部门预算编制,强化定员定额管理及零基预算,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相融合,构建起层次清晰、运转顺畅的部门预算管理新框架,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好文化润疆大文章。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文物保护、红色文化传承项目,还历史原貌、用文物发声;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健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继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三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立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联动机制,健全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四是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乌苏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彰显优秀民族文化特色、符合现代文明理念、反映各族群众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开创现代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建设美丽乌苏大文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乌苏。一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乌苏,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人民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二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产业,打造绿色产业链。大力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以防治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为重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清四乱”常态化,坚决遏增量、清存量。大力实施“奎独乌”区域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狠抓大绿化工程,接续实施“绿海围城”“增彩添绿”和农田、道路林网化工程,贯通东西、南北的两条绿色发展长廊,让乌苏的天更蓝、山更美、水更清。
(九)坚持协同共建,做好区域融合发展大文章。按照“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合作发展共赢、维护稳定共担”的思路,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强化与奎屯市、独山子区、七师胡杨河市协同发展,推动“三地四方”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交通体系、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乌苏农业、旅游等资源优势,打造培育“金三角”生活必需品供应基地和区域旅游目的地;在商服业、物流运输等领域加强与奎屯市优势互补;在生物化工和石油石化产业等方面与独山子区形成产业错位发展的格局;在社会稳定、文化交融、农业生产、人才交流等方面与胡杨河市形成兵地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十)实施幸福共享行动,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大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九项惠民工程”。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突出抓好城乡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二是实施增收致富工程。拓展就业创业增收空间,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加工、物流、旅游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多渠道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增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三是实施教育提升工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集团化办学进程,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优质高中品牌学校,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质培优。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四是深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加强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提高应对新冠感染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和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和基层医疗条件水平;五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障、城镇职工大病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有意愿的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六是实施安居保障工程。坚持租购并举、精准施策,稳步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巩固提升住房保障能力。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七是实施“煤改电”工程。严格落实电采暖电价政策,改善各族群众供暖条件,降低生活成本;八是实施公共安全保障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六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安全生产“预、实、督、保、救”五方面具体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网络等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和多元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九是实施稳定惠民工程。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十一)强化使命担当,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必须坚守的信念。我们将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学习研究,把握政策要求,勇于自我革新,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提高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破解难题、狠抓落实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优化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市委领导下统筹推进、人大法律监督下依法推进、政协民主监督下协商推进,切实提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让政策落实更透明、权力运行更透明、办事流程更透明;我们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驰而不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惩治“庸懒散”,破除“中梗阻”,巩固基层减负成效,严厉整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简单粗暴等突出问题;我们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履行“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要求,严控“三公”经费,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发生,努力创造更清明的政治生态、更优越的投资环境。
各位代表,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地委、行署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开拓进取的锐气、敢于担当的正气、奋发有为的精气,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全面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建设和谐生态宜居的幸福乌苏而努力奋斗!